不同艺术家透过诗、画、触感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创作抒情寄意,将在社区上的所见所闻及感受,具体地呈现,令人了解及体会不同能力人士的情况及需要。
艺术家骆扬名,以《维城》一诗及根据诗中故事绘画的118幅图画,诉说“维城”的建立、发展及环境的转变,又投射出城中一些逐渐被遗忘或忽略的人和事,就如长颈鹿的公园、被遗忘的界碑、老婆婆的际遇和心灵转变等。
香港文学生活馆两位导师,关天林和洪晓娴,与活动参加者一起坐轮椅,游走坚尼地城的街道,以轮椅使用者的角度探索社区,并以相片、诗文、漫画创作抒发过程的所见所闻与感受。活动让参与者更了解残疾人士外出的情况,从而引起更多对“无障碍社会”的关注及思考。
艺术家王建衡根据诗文《维城》的九个段落,以不同物料创作出九件不同质感、可供触摸的艺术品,旁边亦附以《维城》的口述录音和点字文本,希望借此“无障碍通道”,让视障人士有平等机会参观展览,享受艺术。
坚城走道是艺术家王建衡亲手绘制,将坚尼地城一带的地图以艺术品形式呈现。地图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条,标记着坚尼地城内的道路障碍及无障碍设施位置,是王建衡与社区人士实地观察,合力集结而成的记录。
除了实体画作外,创作者亦同时以电脑将搜集所得的资讯,绘成一个更详尽的地图,透过网上平台发放,希望把艺术从展场带回生活,能实际协助轮椅使用者,方便他们规划城市行走的路线。
以布偶和自己对话,打破自己的心灵障碍,同时亦在制作过程中,尝试理解和思考身体障碍。活动参加者用布碎、旧衣物等环保物料,加上自身感受制作出特色布偶。与一般布偶不同,参加者所创作的布偶,一些坐在轮椅上,一些则失去了手脚。有残疾的参加者表示,创作过程令他们更认识自己、接纳自己、爱自己,就如布偶一样,纵然有缺憾,仍可以很漂亮、很值得被欣赏。也有小孩在创作过程中,想起自己行动不便的亲人,为她设计美丽的手杖,鼓励她多些外出行走。
《维城》边上的竞赛是一款遥控玩具轮椅的竞赛项目,由艺术家王建衡创作。曾在香港仔海滨公园的摊位活动展出。赛道上有不同障碍物及不同的“无障碍”标志,活动参加者进行遥控轮椅竞赛时,以一个轻松、玩乐的方法认识“无障碍”标志。